慶祝建黨一百周年
【尋找一張老照片】感悟老一代胸科人的紅色基因--講述者 張鳳英
照片定格瞬間,記錄艱辛與美好;
照片還原歷史,追憶青春的芳華。
一張老照片,記錄了怎樣的故事?
一張老照片,能涌現出哪些回憶?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
北京胸科醫院開展
《尋找一張老照片》活動,
通過影像的瞬間,
回憶照片背后的故事。
講述者--張鳳英
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日子里,通過“尋找一張老照片”活動,讓我們一起聆聽胸科人的故事,找尋歲月中觸動心靈的印痕,感悟老一代胸科人為黨和國家防癆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激勵新一代胸科人傳承紅色基因,踏著前輩的足跡,開拓創新,砥礪前行,建設胸科人美好的明天!
在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日子里,聽說所里開展尋找一張老照片的活動,我在家里就找到了這張照片,這張是結核病短程治療新方案的鑒定成果會(的合影)。那么咱們就從這張照片講起。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結核病治療周期長達兩年,導致患者治療中斷,病人難以承受經濟上的壓力。1978年8月,著名的結核病專家嚴碧涯教授和朱莉貞教授,率先引入結核病短程化療,歷經20年、9批的臨床研究,先后獲得了國家發明獎和市級成果獎5項,建立了中國結核病短程化療的新模式,在國家結核病控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我和嚴碧涯教授、朱莉貞教授在干部病房一起工作,就是現在的綜合病房。我親身參與了這項工作的病歷的收集、觀察、隨訪這些工作。在這項工作當中,親眼目睹了兩位教授為了結核病防治所做出的努力,和對結核病事業的這種執著的精神,也使我很受感動,激勵我更好向老前輩學習,把老前輩的這種精神,傳承給新一代的胸科人。從他們的事跡當中,從他們對國家防癆事業追求和樸素的感情,以及探索創新的精神,使我們年輕人能夠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使新一代胸科人能夠永續前進,繼續探索、創新、開創屬于胸科人美好的明天。
這張照片是1997年,結核內科的部分主任、醫生還有其它科室的專家,一起為明安宇教授慶祝八十歲的生日。明安宇教授194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院醫療系,1970年,他首創的0.75克鏈霉素替代1克鏈霉素治療結核病獲得成功。為結核病的標準治療奠定基礎、提供了依據。
“我想對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