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黨一百周年
【永遠跟黨走】小切片,大世界!病理診斷的“幕后英雄”了解一下
我叫穆晶,是一名普通的病理醫師,首都醫科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北京胸科醫院病理科從事病理診斷工作。病理診斷是大多數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是疾病治療及判斷預后的重要依據。我作為一名大學時期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黨員,在病理診斷崗位默默地做著“幕后英雄”。
病理工作容不得一點馬虎和疏忽,病理診斷如同偵探破案,常常需要通過仔細觀察組織形態的蛛絲馬跡發現線索,診斷疾病。
在一例腫瘤科肺穿刺活檢標本的診斷中,我發現組織形態顯示腺癌,但細胞呈顯著的高柱狀,伴有較污穢的壞死,與原發性肺腺癌不盡相同。經過進一步以免疫組化的方法進行標記顯示腸型分化,于是我在病理報告中提示臨床檢查胃腸,結果患者通過腸鏡檢查及時發現了原發結腸的腫瘤。
隨著檢查技術的進步、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意識,手術切除肺部小結節病例越來越多,這些病變影像學多表現為直徑不超過一厘米的磨玻璃影,切除的大體標本則為肉眼觀察與周邊正常肺組織差別不明顯的實變灶。
此外,進行胸部影像檢查時,肺處于充氣狀態,而手術切除的肺標本由于肺泡萎陷,病變體積縮小,增加了大體標本查找小病灶的難度。每當遇到小病灶取材時,我都會間隔3~5mm呈書頁狀切開肺組織,格外細心耐心的查找。
曾經有一位來自貴州的姑娘患腸黏膜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在外院部分腸管切除手術清掃的區域淋巴結中發現肉芽腫病變,高度懷疑合并結核。患者帶著滿滿一盒切片慕名來到胸科醫院病理科,我是當天接診的醫生。
我仔細核對過切片,閱片后挑選出目標切片,姑娘似乎有一點點相關知識儲備,跟姑娘的溝通很順利。就在常規診斷流程結束時,姑娘突然問了我一句:
“醫生,如果是結核,好治嗎?”
看著姑娘焦慮、無助的眼神,我對她說:
“好治,堅持規律、聯合用藥,多數都能治愈”
頓時姑娘紅了眼圈……
“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也是我一直秉承的信條。
病理診斷常常需要結合患者病史、影像及實驗室檢查,與臨床溝通必不可少。病理專業性強,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有確切的病理診斷。當臨床醫生對病理診斷有疑問、有訴求時,我都會第一時間關注和溝通,復核切片、補充工作、查閱文獻、詳細解釋……竭力為臨床解決問題。
“挑剔的臨床醫生是病理人最好的伙伴”,有場合與臨床醫生交流時,我就會灌輸給大家:“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找我們,知不足才能有進步”。
小切片、大世界,病理承載著生命的重量!精準診斷,服務病患,是病理人的初心和肩負的使命。